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石壟仔

由東南面「五聯達學校」方向入村之石階古道:

未到宗祠前,小徑以西已見幾間廢屋,下圖為第一和第二間廢屋:

沿石階古道稍下幾級,進入南方林中,可見第三間廢屋:

及在左方的第四間廢屋:

沿林中深入,可見回第二間廢屋,原來這間保存較好,清楚見到門口位:

此時古道以東亦有幾間廢屋,下為第五間廢屋:

這幅牆的背面,有殘留窗口位:

旁邊為第六間廢屋:

返回古道往北行過幾步,見東面林中有第七間廢屋:

再往北便至仍有人打理的「吳氏宗祠」(第八間屋) 背面:


此處有叉路東北上山,就是前往聞名的「石壟仔石林」:

此時不用急於前往觀看宗祠。在宗祠背面有小徑往西北方前進,旁有幾間屋,下為第九間廢屋,可見完整門框:

此廢屋側面:

第十間廢屋,也可清楚見到門口位:

門口位:

第十一間廢屋,感覺為較近代的屋:

門口位內望:

側面:

再往前行發覺路西面有一幅很大的牆,為第十二間廢屋:


離開此屋即為三叉路,左(西南)可返回宗祠的前方;右方(西北)則前往「鹿巢坳」:

西北往「鹿巢坳」的山徑:

此時沿西南方山徑往宗祠探索,再望有幅大牆的第十二間廢屋:

也可遙望第十一間較現代的廢屋:

再往東南即至一石台:

石台上則為整個「石壟仔村」唯一完整,有人打理的「吳氏家祠」


宗祠右側邊可返回往「石壟仔石林」及「五聯達學校」的三叉路:

此時若再往東南前進,就發現除宗祠外最大的一間屋,第十三間屋:

此屋仍有鐵窗框,相信為最後才荒廢的屋:

正面觀: 

側面: 

至此調轉頭開始返回宗祠,竟見石台下林中還有一廢屋,為第十四間屋: 

在宗祠所處石台左側(西北面)有石階古道可離開此村,往「梅子林」。下為沿古道下降初期,回望宗祠所處的石台,由一大片石牆組成: 

再往下行幾級後回望昔日入村的樣貌: 

------------------------------------------------------------------------------------------------

資料一:

從「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即1911年人口普查可見當年「馬鞍山」一帶山村的人口分佈:

Village
Males
Females
Total
Mui Tsz Lam
26
33
59
Mau Ping
57
67
124
Wong Chuk Shan
51
50
101
Ngong Ping
7
2
9
Ma On Shan
29
21
50
Shek Lung Tsai
16
15
31


當年 Shek Lung Tsai 石壟仔有31人居住,附近的各村也有人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