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白石橋」村屋嗎?就在這林中:
見到未?就在其中:
要找到村屋,先要見到這易認的標記。村屋正在此後面,被藤本嚴重覆蓋:
剪過重莽,終見到荒廢可能達百年的「白石橋村」,太開心了﹗其實此屋址似乎由連續三間屋/房間組成,下圖可見最右 (西面) 和中間的屋/房間:
中間屋/房的一角:
中間屋/房的西面 (由屋內影的):
中間屋的東面 (由屋內影的),仍可見窗口位:
屋外影窗口位:
最左面 (東面) 的第三間屋 /房間,已嚴重倒塌,只剩牆基:
第三間屋東面外觀:
村屋前其實為難得一見的耕地,好正﹗
在屋址往西探索,行了一小段,見地上有此大麻石,估是某屋( 似是宗祠) 的門框?但屋呢?奇怪…
空地往林中探索,見另一整齊石牆:
原來其上為一大墳:
返叵屋址後,往東探索,有一「土地」:
附近地止有比較現代化的物件:
在東面溪邊 (溪的東邊) 有一間倒塌的寮屋:
(註:此屋稍北小山丘頂,另有一屋,見下文)
(註:此屋稍北小山丘頂,另有一屋,見下文)
沿溪向北溯行,又見一長石,明顯是屋的構造,但屋呢?…
在此石的東邊林中見此構造,似乎亦為「土地廟」?
離開「土地廟?」往東南方搜索,又見一現代化的遺物:
附近見有鐵線網,但不見包圍特別的建築或構造?
只見林中有一方式的井?
-----------------------------------------------------------------------------------------------
註:在田地的南方有一隆起的小丘,丘上東有山墳,有村路;而山丘的西方(在上圖溪東面寮屋稍北)仍有一屋。可惡的是第一次在此尋屋時,有數名年青人在此霸佔地方紮營,為免受到不友善的眼光,故未有前往探索,遺漏了此屋。今再到臨,又有人在此紮營,今不再理會這些人,終覓得這屋。
-----------------------------------------------------------------------------------------------
資料一:
從「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即1911年人口普查可見當年「大欖郊野公園」內各山村的人口分佈:
Village | Males | Females | Total |
Pak Shek K'iu 白石橋 | 16 | 9 | 25 |
Ha Fa Shan 下花山 | 5 | 7 | 12 |
Sheung Tong 上塘 | 36 | 41 | 77 |
T'in Fu Tsai 田夫仔 | 53 | 51 | 104 |
Tsing Fai Tong 清快塘 | 45 | 45 | 90 |
Un Tun 元墩 | 46 | 41 | 87 |
當年 Pak Shek K'iu 白石橋 有25人居住。
-----------------------------------------------------------------------------------------------
資料二:
據 「James Hayes (許舒) 」所著「新界百年史」所記載:
「上塘村…到了1945年日佔時代結束時,全村人都走光了。…在附近白石橋和下塘瀝兩條小村,甚至在更早的時期已廢棄 (註)。
(註):白石橋村是黎氏族人所居,該村有七間屋和一間祠堂。(據年長的黎氏後人說) 由於風水欠佳,「令人丁不旺」,所以他們棄村他遷。下塘瀝村…並在1910年交出大部分屋地…」
從上文前文後理可知「白石橋村」是在19世紀初,1945年前就棄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