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白石橋

見到「白石橋」村屋嗎?就在這林中:


見到未?就在其中:

要找到村屋,先要見到這易認的標記。村屋正在此後面,被藤本嚴重覆蓋:

剪過重莽,終見到荒廢可能達百年的「白石橋村」,太開心了﹗其實此屋址似乎由連續三間屋/房間組成,下圖可見最右 (西面) 和中間的屋/房間:

中間屋/房的一角:

中間屋/房的西面 (由屋內影的):

中間屋的東面 (由屋內影的),仍可見窗口位:

屋外影窗口位:

最左面 (東面) 的第三間屋 /房間,已嚴重倒塌,只剩牆基:

第三間屋東面外觀:

村屋前其實為難得一見的耕地,好正﹗

在屋址往西探索,行了一小段,見地上有此大麻石,估是某屋( 似是宗祠) 的門框?但屋呢?奇怪…

在西南方有一幅很闊的石牆,石牆上為一大片空地:

空地往林中探索,見另一整齊石牆:

原來其上為一大墳:

返叵屋址後,往東探索,有一「土地」:

附近地止有比較現代化的物件:

在東面溪邊 (溪的東邊) 有一間倒塌的寮屋
(:此屋稍北小山丘頂,另有一屋,見下文)

沿溪向北溯行,又見一長石,明顯是屋的構造,但屋呢?…

在此石的東邊林中見此構造,似乎亦為「土地廟」?

離開「土地廟?」往東南方搜索,又見一現代化的遺物:

附近見有鐵線網,但不見包圍特別的建築或構造?

只見林中有一方式的井

-----------------------------------------------------------------------------------------------

:在田地的南方有一隆起的小丘,丘上東有山墳,有村路;而山丘的西方(在上圖溪東面寮屋稍北)仍有一屋。可惡的是第一次在此尋屋時,有數名年青人在此霸佔地方紮營,為免受到不友善的眼光,故未有前往探索,遺漏了此屋。今再到臨,又有人在此紮營,今不再理會這些人,終覓得這屋。







原來在此,可惜已全面倒塌,只剩大堆磚塊:





-----------------------------------------------------------------------------------------------

資料一:

從「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即1911年人口普查可見當年「大欖郊野公園」內各山村的人口分佈:


Village
Males
Females
Total
Pak Shek K'iu 白石橋16925
Ha Fa Shan 下花山5712
Sheung Tong 上塘364177
T'in Fu Tsai 田夫仔5351104
Tsing Fai Tong 
清快塘
454590
Un Tun 元墩
46
4187

當年 Pak Shek K'iu 白石橋 有25人居住。
-----------------------------------------------------------------------------------------------

資料二:

據 「James Hayes (許舒) 」所著「新界百年史」所記載:

「上塘村…到了1945年日佔時代結束時,全村人都走光了。…在附近白石橋和下塘瀝兩條小村,甚至在更早的時期已廢棄 (註)。

(註):白石橋村黎氏族人所居,該村有七間屋一間祠堂。(據年長的黎氏後人說) 由於風水欠佳,「令人丁不旺」,所以他們棄村他遷。下塘瀝村…並在1910年交出大部分屋地…」

從上文前文後理可知「白石橋村」是在19世紀初,1945年前就棄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