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乎「蓮花山」「上塘」以西和「大欖林道」以東,為「蓮花石澗」的上游谷位。這個谷位成東北- 西南走向,頗為闊長, 溪兩旁也頗多平地,是故耕地處處,也有眾多聚居地或屋址。現翻查不同年份的地圖,加上幾次深入探遊,發現有八處地方有屋址 (A- G, I) 。
除了林道邊A處仍有人居住外,其餘各處皆已呈不同的荒廢程度。其中應以B處的「下塘瀝」歷史最為悠久,初見於1904年的地圖,但也最早荒廢 (1914)。當然,這村應在1904年以前一早已存在。
C, D, F 及 I 的屋址則要至1970年才首次見於地圖,但F處的六間石砌廢屋,缺乏現代化的構造,明顯是較為年代久遠的。 I地點由於位於鎢礦 (H) 附近,故可能是處理礦石的建築,而不是村屋。
G則只見於現今的地圖。至於E則沒有標示在任何地圖中,是探遊時才發現的,為頗為近代的建築。
1970年的地圖,可見當年「下塘瀝」谷位,有頗多散居各處的屋住地或屋址:
--------------------------------------------------------------------------------
地點 A:仍有人居,有村狗,有耕地作業中
--------------------------------------------------------------------------------
要探索「下塘瀝」谷位一連串群屋,首先要到達以下「大欖林道」的橋位。下圖遠方路牌為現今「元荃古道」駁回「林道」處:
--------------------------------------------------------------------------------
地點C,有兩間廢屋:
C1:離開小徑,向林中穿插,最後見到以下這小泥坡。泥坡以上就是西邊的一間屋址:
屋已塌下,只見地中充滿日常用品,一片陵亂:
C2:繼續向東穿過一片林地,就至第二間較大的廢屋。屋的右側 (東側) 為現今上山的山徑 (註:地圖原有的山徑應在屋的左側 (西側))。家中有份資料指這是「下塘 陳宅」,但已記不起抄自哪處,暫記於此,希望來日補回資料出處。
西北方向上山的山徑:
向北望,見到屋址嗎?
若由山上的山徑往西南望,則可清楚見到屋的範圍,為一間大屋。下為屋的東側:
以下為最初見到屋時,由西邊向東邊穿插時影的:
仍見木材,可知屋荒廢不久。但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木材也會被分解而消失…﹑
閘口?
這就是屋的東南角。下圖右側就是現今上山的山徑位置:
屋址以上的磚塊:
金屬水管?
估不到無去幾年,橋面也失修。若要經過,需極度小心。其實這條石屎村徑現今仍有大量行山人士經過,也為昔日村民由「上塘」至「下塘瀝」或往北至「伯公坳」的主要路徑。可惜今日的漁護處任由此山徑荒廢,不只不去維修橋面,在「元荃古道」往「上塘」的路口更豎立「路不通行」的路牌。
--------------------------------------------------------------------------------
返回林中山徑沿谷行不久,經過下圖的小橋位,便至昔日通走「上塘」和「伯公坳」南北走向的石屎村徑。此地為實為一的四叉路口。下圖為回望前來的山徑:
南北走向的村徑築有一橋跨過溪:
此正是當局現今的可惡態度,不去豎立良好的地圖或路牌去指引遊人,反而為了避免遊人行錯路,免卻責任,將一眾支徑視為洪水猛獸﹗除了豎立「路不通行」路牌,有些小徑口更堆有砍下的樹幹。更甚的是,有些版本的地圖更索性不畫上這些小徑,無怪乎在香港許多寬大山徑旁的小徑正慢慢消失中﹗需知道小徑沒有人行就會慢慢雜草叢生,繼而消失,而這消失是永久的,但這些都是以往村民賴以為生的山徑,是山野間的重要人文歷史﹗
往北的石屎村徑可至「大埔林道」的「伯公坳」。坳頂有一小型「伯公壇」為記,可證為昔日主要的山徑。(據知這「伯公壇」最近受到破壞) 若時間不夠,最快是經此陡峭山徑,不消半小時,就可返回「林道」:
往南的石屎村徑則可至「上塘村」:
若要繼續深入,就要棄南北走向的石屎村路,繼續沿谷東北方前行。下圖為回望四叉路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