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下塘瀝

 今地圖「上塘」以西,「蓮花石澗」的上游谷位,為一東北 - 西南向走的大谷位。翻查1904年地圖所得,這谷位最早有記載的村落應為下圖B所示的「下塘瀝」。當年附近的村落,順時針計起只有「上塘」、「白石橋」、「上花山」、「下花山」、「清快塘」及「田夫仔」村。

今「下塘瀝」這名字對一般遊人非常陌生,然這村落應為一條一早已存在的古村,由1904年的地圖開始出現,地圖顯示有兩間村屋。至1936年偶有一地圖稱為「下塘」,未知是否記錄有錯,還是已改名。1945年的地圖沿用「下塘瀝」,仍有顯示村屋。但至1949年的地圖,只剩「下塘瀝」這地名,村屋已沒有再顯示,可能此時屋已塌至不成形。1952年的地圖起,不只村屋,連名字也消失,可幸貫穿村屋的路徑 (可能是真正的「元荃古道」所在位置。當年地圖所示的山徑是經「上塘」及「下塘瀝」的)還在。可惜至1970年,連至村屋的山徑也消失了。這村也真正的在遊人心中消失了…


對筆者而這,「下塘瀝」這村非常吸引,因這是一條至少荒廢了111年的古村 (約1910年荒廢),除了舊地圖有顯示,以及一份罕有的資料外 (),現已未聽聞再有人經過此處,更遑論任何圖片,非常神秘﹗且這村更可能是真正「元荃古道」所經之處。今經幾次探遊,將「下塘瀝」起至東北一帶谷位曾有屋址的位置 (上圖A至F及I)、鎢礦一帶遺址 (H)、「上塘」(J) 及附近一帶村屋 (K和L)也探遊一番,希望留給有心人再去研究。

-----------------------------------------------------------------------------------

:節錄自「 James Hayes (許舒)」所著「新界百年史」:

下塘瀝村徐氏族人所居,有九間屋,在1911-1914年間賣掉農地,並在1910年前交出大部分屋屋,或任憑政府以欠繳地稅為由,收歸官有。資料來自荃灣理民府記錄及徐氏的老人。」

-----------------------------------------------------------------------------------


下為1945年的地圖,仍可見「下塘瀝 Ha Tong Lek」有兩間村屋。另,留意當年的山徑是經A、B、C、D至E,可能才為真正的「元荃古道」所在。至於現今漁護處所謂的「元荃古道,A點處不入「上塘 Sheung Tong」,而向西經山脊直下E。

這條真正的百年古道近況如何?今至B點橋處,向西的路口仍有,但至田盡處,路跡似消失。B至C點為灌木地帶,可能最為困足。C至D點路已消失,但應為疏林,通走容易。至於D至E,為棄耕林地,雖無路,但通走應不難。

覓路向東過溪後,已可見林中的荒廢田地:

這田地成東西走向的狹長形狀,下圖為西谷口向東內望,圖右側有一小溪。舊地圖所示,昔古道應循此谷穿入:

跨過上圖小溪向東,已見乪田:


B2:爬上乪田以上的田地,找到一處滿地磚頭的平地,應為其中一村屋所在,原來已塌成不成形,難怪現地圖已沒有顯示:

好明顯是建屋的磚頭,可證為村屋所在:

但1945年的地圖仍顯示有兩間村屋,死心不惜之餘,繼續向南方林中深入,終見到以下的建築:

稍為清理覆蓋的植被,可見疑為屋門口兩旁的石柱:

附近亦有乪田:

在這門口位附近更見到疑似古道的石階:

石階向下延伸,可至溪處:

乪田附近,有一不明的金屬現代化構造,疑為架空電欖的一些結構,應不屬此村的構造:

另一角度:

往東南林中深入,為一片疏林,應也為舊日的田地:

疏林深處,見有石砌一角:

但從背面一看,見石砌構造以上是平的,不似是村屋:

B1:仍不甘心,之後向溪方向西行,終見到一處磚頭滿地的位置,亦為屋的遺址了:

上圖往北行數步,此處更明顯是屋的遺址。下圖為屋的西面所剩的磚頭:



由北面向南望的平地,應是屋的所在:


屋的西邊牆基:

上圖的牆基及打直的磚頭:


沿之前的古道往下,就返回溪處。之後跨過溪流,向西穿越林地就可至現今的小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