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九担租村」以南,藏於深山的山村「石水澗」,據「黃垤華」指出,當年在「烏蛟田、九担租」訪問村民得知,其原名應為「石水徑」,因土音「徑」與「澗」相近,故後來轉呼為「石水澗」。
此村為一早已存在的古村,1866年已見於地圖,距今至少155年。但要留意的是,附近各村的遷入年份至少有三百年,如「上下苗田村」和「烏蛟騰村」遷入於1643年,即距今378年,「九担租村」遷入於1705年,即316年前。故由此推論,「石水澗村」可能有多於200年歷史﹗
「石水澗村」由於在1943年春天二戰時毁於日軍,已荒廢達69年,故現在已沒有聴聞有人探過,甚至影過此村,甚為神秘﹗ 查網上近年有人在溪中段處影到荒廢鐵架,並聲稱是「石水澗村」,其實可能只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的電台」的一部份。直正的村屋位置要在再上遊的平坦之地中。
其實此村一早想去探看,但以往只醉心行澗和探植物,兩次溯行「石水澗」(此澗下游土名為「麻竹坑」,經「烏龜潭 / 金龜潭」、「白水潭」後,折而向東,成「石水坑」,最後再折而向北的上源則為「珠門坑」。)也由於太早離澗,無緣看到村屋踪跡。今跟從舊地圖所示的位置,入林探索,終覓得此村,窺探到此村的環境及規模,還見到村屋所剩的半壁牆基,太開心了,也還了自己多年行山的心願。
沿澗行至此,便要留意澗右邊有一小徑。「石水澗村」就在此稍入處。
同一間,屋內東南方看屋西北角:
同一間屋的西邊,這牆基較明顯:
向東行幾步,見到有成幅牆剩下的第二間屋,太好了﹗正式進入「石水澗村」了﹗
第二間屋西面的牆:
村屋和「馬尿村」、「長窩村」和「小塘瀝村」(請看舊文) 一樣,也是建於一石台上。下為村屋北面石台下的石牆:
第二間屋由東向西望:
第二間屋東向西望,屋西邊的牆:
第二間屋南邊的牆近觀:
第三間屋的北邊牆基,被樹藤覆蓋嚴重:
沿此石階而上就可翻上石台,見到「石水澗村」﹗
------------------------------------------------------------------------------------------------
資料一:
從「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8th April, 1899」,即英國接管新界後首份調查所得:
「石水澗村」當年有約20位客家人。
從「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8th April, 1899」,即英國接管新界後首份調查所得:
Name of Village | Population | People |
Shik shui kan | 20 | Hakka |
「石水澗村」當年有約20位客家人。
------------------------------------------------------------------------------------------------
資料二:
從「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1911年人口普查所得:
從「Report on the census of the colony for 1911」,1911年人口普查所得:
Village | Males | Females | Total |
Shek Shui Kan | 9 | 14 | 23 |
11年後,村人數相約。
------------------------------------------------------------------------------------------------
資料三:
節錄自:「東江客家文化協會」網站上「林鳴」於2007年6月所寫的一篇文章「石水澗上空的抗日電波」:
「…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全村僅有我們姓林的一戶農家,終年以打漁及務農為生。香港淪陷後,石水澗這個偏僻且人烟稀少的小山村便成了游擊隊的重要據點。
…抗日戰爭中…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裏,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的電台就掩蔽在石水澗我的家裏。
…1943年春天…鬼子…最後還放火燒了我家的五間泥磚房屋。…」